维多利亚线路检测

导航切换

二维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学位点 > 正文

维多利亚线路检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作者: 浏览: 日期:2024-03-20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及年度建设情况

1.1历史沿革

        湘潭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于1978年筹建,1981年招生本科生,1995年获化学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获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湘潭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湖南省首批认定的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也是湘潭大学国家“双一流”学科数学学科的主要支撑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为B等级,并获批为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

1.2培养方向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几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学位点也逐步形成了五个特色鲜明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化学工程理论及工业反应过程模拟与优化,催化材料与工业催化,应用化学、精细化学品与制药化工,资源循环与绿色化工,生物与食品化学工程。

1.3培养目标

        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点致力于为现代化工及相关领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好地应用于本专业学术交流,能独立从事科学及工程研究、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国际化工高端创新型人才。要求研究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道德修养和学术品德,掌握坚实宽广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优良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宽的国际视野。

1.4学位标准

        学位点在严格遵循学校的博士学位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为提高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经维多利亚线路检测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讨论,制定了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评定的创新成果要求,从学术规范、成果要求、学位论文评阅、答辩过程等各个培养环节入手,通过学位授予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执行,有效提升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5导师队伍

        2023年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柔性引进国家杰青1人、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引进优秀博士4人、实验员2人,新增湖南省芙蓉学者2人、湘聚高层次人才1人。目前学位点有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4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人,其中22人有海外留学经历,此外,学位点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百人计划、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湘青年英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已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年龄结构合理、师德师风优良导师队伍。

1.6科学研究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及人才培养平台:国家地方联合化工过程模拟与强化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暨湖南省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工程研究中心、环境友好与资源高效利用化工新技术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环境友好化工过程集成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低碳化工与资源利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绿色催化与反应工程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高校绿色化工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中石化催化剂长岭分公司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这些都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条件。承担过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等高级别项目,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

2023年度学位点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30余项,获批5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青年基金2项,直接经费合计210万元。获批国家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C档资助1项;获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7项,其中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项目1项,面上6项;签订横向项目17项,合同金额1115万元,已到账金额495万元。

        2023年度本学位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2项,已发表SCI/EI论文80余篇;举办9期致新名家论坛共计邀请16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报告交流。

1.7人才培养

1)培养质量优良

        2023年,本学位点招收博士研究生15人,招收硕士研究生146人,授予博士学位7人,授予硕士学位128人。获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优秀硕士论文3篇,获湘潭大学研究生校长奖特等奖2人、优秀奖4人,获湖南省优秀毕业生称号11人。获批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1项,研究生共计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2项。

2)注重学术交流

        2023年,本学位点积极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包括上海交通大学罗正鸿教授(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邱介山教授(国家杰青)、华南理工大学李映伟教授(国家杰青)、浙江大学王勇教授(国家杰青)、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田振玉教授(国家杰青)、北京化工大学向中华教授(国家优青)、北京化工大学王洁欣教授(国家优青)、武汉大学蒋白山教授(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华东理工大学辛忠教授、浙江大学李浩然教授等。此外,本学位点的教授和青年教师多次参加国内化工学科建设研讨会,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人数达40余人次,并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本学位点的老师及研究生通过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开阔了学术眼界,培养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

1.8社会服务及贡献

        本学位点坚持面向国家和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重大需求,紧贴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发展,采用绿色化工技术,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持续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3年签订横向课题和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合同17项,合同金额达1115万元,到账495万元,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针对目前己二酸工业两步法生产过程存在单程转化率低(<5%)、环境污染严重(废酸、废水、强温室气体N2O)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从“强酸”方法转移到“非酸”方法,实施NO2高原子经济性绿色技术,耦合传统工艺的两步反应,直接以NO2为硝化氧化剂,设计和制备了新型过渡金属改性的VPO复合物为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了从环己烷一步高选择性联产己二酸和硝基环己烷(可部分加氢为环己酮肟)的过程。环己烷单程转化率可达60.6%,己二酸的选择性高达85.0%,己二酸和硝基环己烷的总选择性可达95%以上,且N2O的排放量(0.03 t/t己二酸)远低于工业过程(0.3t/t己二酸)。该路线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资源利用率高且环境友好,原材料成本降低20%、能耗降低90%,强温室气体N2O的量降低90%,为己二酸和环己酮肟的绿色合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在SCI权威期刊Chem. Commun., Ind. Eng. Chem. Res.等上发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已申请国际专利1项(PCT/CN2021/130661)。相关催化剂制备技术已经转让给湖南长炼新材料科技股份公司,专利转让费150万元,已到账50万元。目前该技术成果正在与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平煤神马集团尼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协商中试合作。

        环己醇是生产己二酸、己内酰胺、聚酰胺(尼龙-66)等石油化工产品的重要中间体。针对现有主流工艺环己烯直接水合法制备环己醇中存在的反应转化率低(小于10%)以及分离能耗高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采用环己烯和甲酸酯化和环己甲酸酯水解两步反应间接水合制备环己醇的新工艺路线。该路线可以打破水合反应化学平衡的限制,通过酯化反应将环己烯的转化率提高到80%以上,同时显著降低上游工艺带来的苯、环己烷和环己烯的分离能耗;甲酸作为中间反应介质,两步反应分离后可以循环使用,具有可观的工业应用前景。该替代路线的关键步骤烯酸酯化反应是典型的酸催化反应,通过构筑磺酸功能化介孔材料负载杂多酸催化体系,可以使环己烯转化率达到87%,甲酸环己酯的选择性高达99%,而且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相关催化剂制备技术授权发明专利1项(专利号:ZL201610197854.2),已经转让给湖北金湘宁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后续的中试实验,专利转让费75万元,已到账75万元。

二、制度建设完善和执行情况

2.1执行学校制度情况

        本学位点严格按照学校有关研究生导师遴选、研究生学籍学位管理等方面的文件,对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严格把关,使研究生导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加强对研究生培养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统一管理与日常督促,确保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

2.2本学位授权点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

        在学校的一系列研究生管理制度基础上,学院也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实施规则,充分发挥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在质量保证方面的作用,审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标准,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开展质量评价等工作。

全面规范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成立校-院-学位点的多级教学质量督导系统。对研究生招生复试、学位论文评阅、学位论文答辩、课堂教学等重要环节进行跟踪督导,先后出台教学督导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构建了教学质量监督系统、评估系统、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改进系统的多层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同时将信息化管理作为质量保障的辅助手段,严格把控每一环节。

三、针对留存问题整改情况和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经过不断努力的建设,学位点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 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国家级科研项目及标志性科研成果奖励的数目仍偏少,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各类科技奖励数量也偏少。

3.1整改情况

        针对学位点导师申报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学院多次组织辅导和动员,并邀请经验丰富的校内外专家和老师,讲授申报国家自科基金的技巧,进一步提高基金的获批率;邀请本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指导国家级重点(重大)科技项目和高级别科技奖励申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培力度, 举学科力量提供人才经费支持,成效显著。

3.2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1)继续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2024年计划引进优秀博士、学科学术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10人以上。

2)继续加强学科建设,拟邀请10-15人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学院指导学科建设。

3)争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上取得更好成绩,加强应用基础理论特色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产生标志性成果。

4)积极组织申报各级科研成果奖励,提高学科学位点的学术影响力。